抗美援朝是新中國的立國之戰,當時全國600萬解放軍官兵,無不盼望能參與其中,成為畢生的榮耀。
但是,這畢竟是一場有限戰爭,不可能投入過多兵力,所以必然會有很多優秀的指戰員無法參加,留下不小的遺憾。
比如在抗美援朝戰爭前期的許世友。
許世友是我軍公認的猛將,打仗從來不肯居於人後,像抗美援朝這樣的國際化戰爭,他更是迫切地希望能參加,不過,因為許世友當時正擔任山東軍區司令,也是處於前沿陣地的重要戰場,不可輕動,因此,許世友心裏非常失落。
不過,隨著朝鮮戰爭的日漸明朗,中央軍委也考慮到多派一些部隊入朝鍛煉一下,經受一下現代化戰爭的洗禮,所以在1951年開始後,陸續有不少部隊開拔到朝鮮前線。
比如楊得誌率領的第十九兵團,就作為第二梯隊,從成都軍區長途跋涉進入山東,短暫休整後再轉進朝鮮。
作為東道主,許世友盛情款待老戰友,席間不免發發牢騷,尤其在得知朱德總司令還在北京等著向楊得誌麵授機宜時,許世友竟像“失寵”的小孩子一樣,連鼻涕泡兒都快出來了,說:“老楊啊,去北京見到朱老總後,一定要給我帶個話啊,我許世友可不是孬種,什麽時候打仗落得個督辦糧草的窩囊官啊?”
不過,打仗是通盤考慮的大事,哪能一句牢騷話就改變原定計劃呢?所以許世友還得繼續等待。
毛主席也知道許世友的心理,在一次見到他後,笑著說要他注意提高個人修養,多學點文雅的愛好,比如養養花、釣釣魚什麽的。
養花許世友是不可能養的,但自古漁獵是一家,許世友就決定學釣魚。
以許世友的豪放性格,拿一張大網撈魚倒也很痛快,但這不是毛主席的本意,毛主席是想讓他拿一根釣竿,平心靜氣地坐下來釣魚。這可要了許世友的老命了,一坐幾個小時,還不知釣得著釣不著,許世友哪裏耐得了這個寂寞啊?
才試了幾天,許世友就受不了了,決定變變法子,不用釣魚竿了,那用什麽呢?
用獵槍!
這可是開天辟地少有的“釣魚方法”,許世友端著他心愛的德國造雙筒獵槍,像打獵一樣,在水麵上搜尋目標,發現魚後,瞄準了,“轟”的一聲巨響,把水麵打得浪花四濺,魚也被打得粉身碎骨!
這獨特的“許氏釣魚法”,頓時成了一個茶餘飯後的談資,傳遍了全軍,自然也傳到了毛主席的耳朵裏。毛主席大笑之餘,也深知許世友的著急心情,就決定給他一個機會。
於是,1953年3月,許世友作為中國誌願軍第三兵團司令,率部入朝參戰。
到了朝鮮後,許世友與同樣入朝較晚的楊勇將軍見了麵,激動得像個孩子一樣,一把抱住楊勇,興奮地說:“老楊,咱們可算來了!”
許世友本來是準備大幹一場的,但是熟悉朝鮮戰爭的朋友都知道,朝鮮戰爭從1951年後基本上就以談判為主了,談不下去才會有大的戰事,美國也不想在這個彈丸半島上浪費過多的人力物力,所以,進入1953年後,更是鐵了心要停戰。
不過,南韓方麵卻不願意停戰,李承晚一心想通過戰爭統一半島,現在打了三年,局勢還是維持在三八線,這還有什麽意義呢?所以,李承晚就開始拚命“搞事情”,破壞和平。
當時,停戰談判最大的議題就是戰俘問題,李承晚就接收戰俘營,單方麵釋放數萬中朝戰俘,把朝鮮人民軍戰俘並入南韓軍隊,而中國誌願軍戰俘則被李承晚強行送交給了蔣介石。
這是公然對抗停戰!中國誌願軍決定給李承晚一個教訓,而且這次連美國人也怒了,決定不管李承晚,不再插手戰爭,於是,朝鮮戰爭最後的大戰——金城戰役打響了!
擔任這次作戰任務的,就是許世友和楊勇的部隊,許世友高興地說:“好啊,老楊,這次我倒要摸摸李承晚這把老骨頭到底有多硬!”
楊勇打趣道:“得了吧,李承晚那把糟骨頭,哪裏經得住你那鐵砂掌的威力啊!”
不過,這最後一戰,又讓許世友失望了,他的第三兵團擔任的並不是主攻,而是助攻,讓他很不痛快。
朝鮮戰爭停戰後,誌願軍舉行盛大的聯歡會,許世友也參加了,但落落寡歡地坐在角落裏。楊勇不忍心,想讓許世友開開心,就提議要他表演個節目。
許世友知道這是老朋友的好意,就豪爽地站起來,對大家說:“我許世友是個粗人,既不會唱歌,也不會跳舞,我當過和尚,就給大家表演一個少林武僧平時消遣解悶的小遊戲吧。”
隻見許世友搬起一把敦實粗壯的板凳,飛快地舞動起來,那又粗又重的板凳到了許世友手裏,上下左右翻飛,竟如一條木龍一般!
楊勇看得興起,也來助興,他端起一個水盆,在許世友舞得最精彩的時候,傾盆就潑了過去,神奇的一幕出現了,許世友舞動的板凳竟然把水都擋了出去,滴水不沾身!
許世友的這個絕技,頓時引來將士們一片喝彩,掌聲如雷,許世友也開心地哈哈大笑,鬱悶的心情一掃而光!
(參考資料:《許世友傳奇》《抗美援朝》《炎黃春秋》)
——了解更多的開國將帥故事,可以看看曆史客棧的專欄,共100篇開國將帥列傳。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