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字_種子字戴身上
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芒種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芒種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花神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花神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2019年已過了一半,在今天我們迎來了一個特殊的節令——芒種。這一天,太陽將到達黃經75度。芒種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表示仲夏的正式開始。
“芒種”一詞最早出自《周禮》中的“澤草所生,種之芒種”,“芒”指的是溫暖陽光照徹下,隨風搖擺的金色麥浪已走向成熟,將迎來收割;“種”則代表稻穀,播種的時節到了,人們開始耕耘下一份份沉甸甸的夢想。
於農事而言,芒種無疑是耕種最忙的時節。如一句諺語所說,芒種芒種,樣樣要種,一樣不種,秋後囤空。
於人生而言,芒種是收獲,也是耕耘;是結束,也是新生。一收一種間,我們得以窺見歲月的恒常不變,也在大自然慷慨的饋贈中感受到人世的寬厚與綿長。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觀刈麥》
【唐】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複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一首《觀刈麥》裏,將五月麥收時的繁忙景象生動地描畫了出來。
正是五月的麥收時節,一夜南風起,金色的麥浪隨之舞動,仿佛也為著農人的收獲而歡欣不已。婦女們用筐挑著食物,孩子們提著用壺裝的湯與水,結伴到田間給勞作的男子送飯食。
即便背烤著火辣辣的陽光,腳下是熱氣熏蒸的大地,人們也不覺得酷熱,隻是珍惜這夏日天長,可以多做些活了。
芒種是收獲的時節,往昔播下的種子,而今迎來了豐收。那一片金黃的麥浪,在蔚藍天空下湧動,看著它們,讓你覺出生命的豐盈與飽滿,再多的艱辛也都值得了。
此時的芒種當是金色的,如同日光絲絲縷縷,給人以心靈的慰藉與溫暖。
《耕圖二十一首ⷦ秧》【宋】樓璹新秧初出水,渺渺翠毯齊。清晨且拔擢,父子爭提攜。既沐青滿握,再櫛根無泥。及時趁芒種,散著畦東西。緊張而快活地收割完麥浪後,就要馬上開始忙碌的插秧了。一望無際的田野上,無數不知名的花草氤氳著淡淡的清香。
縱橫交錯的溝渠和田埂把田地分割成一片片水田,裏麵注滿了水,猶如鑲嵌在大地上的一塊塊明鏡,陽光下閃爍著調皮的光芒。
苗床上的秧苗出水了,遠遠望去,一片浩渺,猶如一張綠色的毯子。父子兩人早早就起來了,把幼苗拔了起來,爭著挑擔子。
那一把綠色的秧苗握在手裏,要趁著芒種,及時播種在田地裏,那裏麵盛著農人們多少的希望啊!
芒種是播種的時節,今朝我們虔誠地播下種子,盼望著明年收獲沉甸甸的果實。那一把新綠,有如人生的願景,讓我們看到磨難背後永不消卻的希望的種子。
此時的芒種,當是綠色的,如同炎炎夏日裏的一方蔭涼,滿身滿眼的涼意,讓人覺出希望。
青梅煮酒論英雄《約客》【宋】趙師秀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正是雨霏霏的黃梅時節,細雨打在古色古香的屋簷上、瓦片上,輕輕重重輕輕。青草池塘裏的蛙聲此起彼伏,更烘托出周遭寂靜。
等候的友人久久不至,詩人也不覺焦慮,信手拈起一枚棋子,細細思量,一旁的燈花輕輕落下。
字裏行間,有一種恬淡靜寂的氛圍,襯著窗外不絕的綿綿雨絲,讓人從心底生出一種熨帖與安心。
隨著芒種的到來,長江中下遊地區也進入了仲夏時節特有的黃梅時節。古人自然也有許多順應節氣的習俗,其中最有名的當屬至今尚存的“青梅煮酒”了。
在江南地區和日本等地,每逢初夏時節,梅子次第成熟,但酸澀滋味尚難以入口。婦孺孩童們就會先采摘青梅進行清洗,再加水烹煮至酸味盡除。煮熟的青梅或是入缸加糖醃漬,或是投入黃酒中煮製。
《三國演義》第二一回有曹操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一段,有如下描述:
“隨至小亭,已設樽俎: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三國演義》裏的青梅酒則平添了一種豪情滋味,那對坐飲酒的兩人,想來也能從那甘甜中體味到如酒的濃烈吧!
《青玉案》【宋】賀鑄淩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隻有春知處。飛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若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在宋朝詩人賀鑄的柔情描摹中,那淅淅瀝瀝的梅子黃時雨,也便攜著詩人滿懷的愁緒,浸潤了每個讀者的身心。
此時的芒種,當是青色的,比藍色多些靈動,比綠色多些淺淡,帶著青梅的酸澀與甘甜,如同人生的甜蜜與苦澀。
梅雨時節,空氣十分潮濕,天氣也異常濕熱,此時我們也要十分注意養生。民間常有“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的說法,意思是說,端午節還沒過,禦寒的衣服先不要脫去,以免受風邪侵害。
在我國江西省也有這樣一句諺語:“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要人拉,拉的要推。”短短幾句話也反映了夏天人們的通病——懶散。濕熱之氣彌漫,人常常會覺得四肢困倦、精神萎靡,這時一定要注意增強體質,多運動,精神上保持開懷,以避免季節疾病和傳染病等的發生。
芒種是很美的時節,願我們都能以一副康健的身子去感受到這種美!
送春歸日,忙餞花神“花朝”為始,“餞花”為終,芒種近農曆五月間,此時百花開始凋零。古人相信有專門的神祇管理人間百花,俗稱“花神”。
芒種後,人間進入暑天,炎炎烈日,不適合花朵的開放,花神便在芒種這一天回歸天庭,而人間愛花的百姓們便要為花神餞別,以感謝花神對人間的眷顧,期待明年花兒開得更加豔麗。
這便是所謂的芒種時節祭祀花神的習俗了。明清時期這一習俗曾非常流行,尤其在文人群體和貴族那裏,是一種十分風雅的活動。
《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塚飛燕泣殘紅》裏寫道: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來這日未時(下午1點到3點)交芒種節。尚古風俗:凡交芒種節的這日,都要設擺各色禮物,祭餞花神,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眾花皆卸,花神退位,須要餞行。”雖是百花凋零、無比蕭條的時令,然而大觀園裏那些尚不知人事愁苦的女孩子們,又如何能覺出其中的傷悲?她們隻將其看作一個無憂無慮玩耍的節日,可以細心妝點,盼著與百花爭豔。
“(大觀園中)那些女孩子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綾錦紗羅疊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線係了。每一棵樹上,每一枝花上,都係了這些物事。滿園裏繡帶飄飄,花枝招展,更兼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讓,燕妒鶯慚,一時也道不盡……”真正能感到濃濃悲意的唯有那位生於花朝時節的“百花主人”林黛玉。她對著滿地落花,看著不絕的流水,想到自己淒苦的身世,想到那悠悠蕩蕩全無著落的愛情,遂有了一曲淒絕的《葬花吟》。
爾今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此時的芒種,當是灰色的,是眾花凋零後的顏色,是結束的顏色。但同時,灰色又是最包容的顏色,它靠鄰近的色彩獲得自己的生命,近冷則暖,近暖則冷,因此,灰色又是新生的顏色,從無中生出有,從黯淡中生出無限的光彩。
林清玄曾寫到:
“稻子的背負是芒種,麥穗的傳承是芒種,高粱的波浪是芒種,天人菊在野風中盛放是芒種……有時候感覺到那一絲絲落下的陽光,也是芒種。六月的明亮裏,我們能感受到四處流動的光芒。”
於是我們知道,芒種是生的顏色,它收獲果實同時播種希望,它讓百花凋零又讓綠樹蔥蘢,它有無邊麥浪的溫暖的金色,也有一畦畦秧苗希望的綠色,它有苦澀與甜蜜並存的青色,也有凋零黯淡出生出無限光彩的灰色。
它包容一切,因而永遠生機無垠。
在年複一年的收割與播種中,我們看著歲月輪轉,也體味著耕耘的勞累與收獲的欣喜。我們在大自然的饋贈中感受到生命的溫厚與綿長,也用自己在人世耕耘的姿態,為自然添了一份勃勃生意。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