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會朝隻是一個普通的鄉村小學校長,卻寫出了一部長篇小說《黃河灘上的父親》,這是他寫給父親的書。7年前,父親馬文仲寫過一本《站起來》送給他,這是一本預言書——指示了兒子後來的路。父親的信 2008年4月5日,河南長垣縣苗占鄉馬野莊小學失去了它的第一任校長馬文仲。 馬文仲享年42歲,曾是全國聞名的“跪著給學生上課的老師”。2002年,導演謝晉曾率劇組在此蹲守三個月,以校長馬文仲為原型,拍攝了電視劇《牽手人生》。該劇在海外38個國家展播,獲獎無數。馬文仲還是一位優秀作家,他的自傳體小說《站起來》曾轟動一時,鼓勵了許多身殘誌堅的人。 三天後,馬文仲的妻子穀慶玉把兒子馬會朝和女兒馬會敏叫到一起,含著淚說:“你們的爹有信給你們,信是他幾年前就寫好的,讓我保管著。每年,他都會對信的內容進行修改。他說沒有財產留給你們,隻有這兩封信。” 馬會朝接過信,見信封上寫著:給我親愛的大兒子。想到父親已過世,手中的信卻仿佛散發著他的溫熱,馬會朝的眼淚噴湧而出。展開信,是父親反複塗改的字句:“寶貝,自從你七歲以後,我就沒有這麽叫過你了。我知道,這些年,你心裏怨恨我,我不怪你,我的苦衷有一天你會懂的。你還記得小時候,你媽帶你去看牙嗎?那是我們對你說的一個謊。當醫生告訴我,你得了和我一樣的病,我的痛苦和不幸將一一在你身上重演時,我知道我得為你做點什麽,不然我死不瞑目。 “兒子,我很想把自己總結的人生經驗傳授給你,但這樣做並不明智。我隻能讓你摸爬滾打,讓你流血流淚,讓你自己長出翅膀,長出脊梁。所以,我讓你替我寫了《站起來》,讓你真正了解我的苦難史,奮鬥史。這本書是專門為你寫的,希望你能堅強麵對人生,擔負起家庭的重任,好好活著。” 讀罷信,馬會朝在父親的靈前長跪不起,往事一幕幕如昨日重現。父與子 童年時,父母忙於教學,馬會朝在村裏到處調皮撒野。玩累了,就找個草垛睡一覺,直到父母放學後把自己尋回家。記憶中,每次都是母親將自己背在背上。因為,父親是個殘疾人,腿腳不便。 不懂事的馬會朝有時會和小夥伴一起嘲笑父親的殘疾。直到有一天,奶奶心酸地給他講起父親的故事:馬文仲17歲那年,以全鄉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高中。可因為母親的遺傳,他患上了發病率極低的進行性肌肉營養不良症。這種病遺傳性極強,隨著時間的推移,病人的身體關節會慢慢扭曲變形。發病過程可能是幾年,也可能是幾十年,所以被稱為“不死癌症”。馬文仲從21歲那年,再也沒能站起來過。 在殘疾已成事實後,馬文仲並沒有悲傷消沉。他看見村裏很多孩子因為貧困上不起學,便想辦一個免費小學,用自己有限的知識去幫助那些孩子。爺爺把家裏最好的一間房子騰出來,給他當教室。第一年,馬文仲隻收到了8名學生。 馬文仲盡最大努力去教育這8名學生。幾年後,8名學生中有6名考上了初中,這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把孩子送到馬文仲這裏上學。 1988年,通過一則征友啟事,馬文仲認識了湖南張家界桑植縣馬河口村的姑娘穀慶玉。當年,兩人喜結良緣,夫妻倆共同打理馬野莊小學。第二年,兒子馬會朝出生。下一年,又有了女兒馬會敏。 馬會朝7歲開始,走路總是摔倒,身上常是青一塊紫一塊,手腳也沒以前那麽利索。他自己無所謂,父親眼裏卻有了深深的恐懼:兒子的症狀正是進行性肌肉營養不良症的早期症狀,這意味著他也遺傳了這種病。 此後,父親對馬會朝越來越嚴厲。學習上,要求他每天背書,背不會就罰站;生活上,要求他學會做所有家務,包括喂豬、放牛等重活。 然而,疾病的陰影迅速籠罩了馬會朝,他經常站立不穩,老磕在地上,鼻子嘴巴常磕出血。即便如此,馬文仲對兒子似乎一點都不心疼。站起來 2002年,在馬文仲的努力下,馬野莊小學成了遠近聞名的優秀村小,升學率名列前茅。然而,他卻因為常年勞累,病情急劇惡化,不得不停止授課。 此時,13歲的馬會朝也四肢無力,隻能依靠拐杖出行。雖然聰明伶俐,卻沒有一個中學願意接收馬會朝。馬文仲隻好買來中學教材,自己在家教兒子。 不再授課的馬文仲依然堅持備課,備課的方式是,他口述,兒子記錄。 2003年,導演謝晉送了一台電腦給馬文仲。正好,馬文仲想寫一部自傳體小說《站起來》,便讓兒子兩星期內學會了打字。此後每晚,他逼著兒子給自己記錄一千字。馬會朝為了表達抗議,將鍵盤敲得劈裏啪啦響,父親不理他,照樣不停地講。 三個月後,馬會朝漸漸進入了父親的故事裏,能沉下心記錄了。看著那些關於父親人生苦難的文字,馬會朝有時也會陷入沉思。每晚,父子倆在電腦前,一個絮絮叨叨,一個敲敲打打。 2005年底,小說已經寫了十多萬字。故事情節開始進入馬會朝出生那一段:“有了孩子,我每時每刻都祈禱著,讓所有不幸都降臨在我身上,請讓孩子健康成長。”寫到這裏,父子倆眼眶都濕潤了。 2006年6月,馬文仲22萬字的自傳體小說《站起來》完稿,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發行。馬文仲拿到了20萬元稿費,他用這筆錢建起了馬野莊幼兒園。 此時,馬會朝17歲,隻有小學學曆。但在他懵懂的心裏,隱隱地覺出了一種和使命有關的東西。黃河灘上的父親 2008年,馬文仲42歲,疾病讓他過早進入了風燭殘年。此時,19歲的馬會朝已穩重成熟,在他眼裏,父親雖身體孱弱,卻是個頂天立地的強者,為這個家遮風擋雨。 這年4月5日,父親逝世。馬會朝明白,原來的天空是父親撐起來的,現在全部坍塌了,需要他來接替父親留下的一切。 隨後,馬會朝開始管理馬野莊小學。9月1日,新學期開始了,可前來報名的學生從上學期的幾百名銳減到一百多名。原來,家長們不相信年輕的馬會朝。 這樣下去,馬野莊小學將麵臨倒閉。想到此,馬會朝憂心忡忡。這時,他想起了父親自傳裏記載,當年父親背著水和幹糧,用棉布綁著膝蓋,跪著爬著去勸說村民把孩子送來,馬野莊小學這才慢慢擴大。 我也要像父親那樣做!第二天,馬會朝拄著拐杖出行,半個月時間裏,早出晚歸,走訪了90多戶人家,最終將60名學生勸了回來。 隻有小學學曆的馬會朝既當校長又當老師。課堂上,他滔滔不絕,與學生打成一片;課下,他帶領孩子們參加豐富的活動,讓他們開心成長。很快,家長對馬會朝豎起了大拇指:馬野莊小學失去了靈魂校長,卻贏來了更年輕更有活力的馬會朝。此後三年,馬會朝連續獲得縣裏表彰。 2010年底,病魔露出了猙獰的麵目。它首先占據了馬會朝的雙手,接著霸占了他的雙腿。像父親當年一樣,他自強不息,坐上輪椅,繼續為學生授業解惑。 漸漸地,馬會朝明白了父親的苦心:他7歲發病,當年父親讓他做家務,鍛煉了他的體魄,使他比其他患者多站了10年;父親讓他抄寫備課筆記,是想讓他未來接替自己的事業,成為一名優秀教師;那部自傳體小說,是父親想用他的人生故事鼓勵自己。 2011年9月,馬會朝決定寫一部小說《黃河灘上的父親》,以自己的視角講述父子之間的故事:“我的家在黃河邊上,黃河的起起落落見證了馬野莊的曆史,也見證了父親的一生。父親總說,他是黃河水滋養大的……” 2013年7月,18萬字的《黃河灘上的父親》完稿,多家出版社正和馬會朝溝通,希望能拿到小說的出版權。此時,馬野莊小學和幼兒園也在發展壯大,馬會朝正在自修本科學業。也許今後,他也會癱瘓在床,生活無法自理,可有了自己和父親留下的這些財富,他的一生仍是有所得、充實而有意義的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