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天津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報,12月9日天津市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的呼吸道標本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B.1.1.529進化分支)。這也是中國內地首次發現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
12月14日下午,廣州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通報,廣州發現首例境外輸入奧密克戎陽性病例。
該病例為男性,67歲,家住廣州市越秀區華樂街天勝村65號。
11月27日從國外入境,集中隔離期間多次核酸檢測均陰性。12月11日解除隔離後乘飛機(CA1837)返回廣州,閉環轉運至越秀區家中居家隔離。
12日華樂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其例行采集核酸標本,13日淩晨通報結果初篩陽性,經市、區疾控中心重采樣複核結果均為陽性。
病例隨即閉環轉運至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隔離治療,經進一步檢查和專家會診,確診為新冠肺炎普通型,目前病情穩定。
截至12月14日12時,已累計排查到重點場所篩查人員10544人,已出結果均為陰性。
累計采集環境樣本132份,128份環境樣本檢測結果陰性,4份陽性均為病例住所發現。
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廣州市劃定封控區、管控區、防範區各1個:
封控區1個:病例家所在樓棟(天勝村65號),實行區域封閉管理。封控區全部居民轉運至集中隔離場所集中醫學觀察。
管控區1個:天勝村56至64號及66號,實行“人不出區、嚴禁聚集”,原則上居家,全部人員實施“三天兩檢”核酸采樣。
防範區1個:東至淘金北路,南至環市東路,北至廣深鐵路線,西至麓湖路。實行“強化社會麵管控,嚴格限製人員聚集”,人員實行兩次核酸采集,並進行健康監測。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綜合組社區防控專家、首都醫科大學全科醫學與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吳浩表示,內地檢測出奧密克戎變異株應該說並不意外。目前我國本土是非常安全的,武漢疫情後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幾乎都由境外輸入引起,比如今年5月,德爾塔在廣州突破防線傳入境內。
吳浩指出,新冠病毒變異是一種常態,我國目前采取“動態清零”的策略,就是要做好和新冠病毒進行長期作戰的準備,更加強調精準防控,將疫情防控和正常的經濟生產生活統籌起來。
從國家層麵上看,建立“動態清零”策略,發現一起疫情就撲滅一起疫情,可以最大程度減少疫情對經濟和生活的影響。
他強調,奧密克戎變異株從本質上說還是一種新冠病毒,和以往的新冠病毒傳播規律相似,所以常規的防護方法依然有效。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